中国有句老话:“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关乎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永恒话题,也是维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等5个国际组织联合发布的2022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2021年全球有8.28亿人受饥饿影响,占世界人口的9.8%,约23亿人面临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人口占比高达29.3%。全球粮食安全正面临严峻挑战,“吃饭”依旧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
为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促进世界经济健康发展,并着眼推进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于7月初出席二十国集团外长会时提出中方关于国际粮食安全合作倡议,为解决国际粮食问题给出八方面建议:(一)支持联合国中心协调作用,加强而非削弱联合国作用,支持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世界粮食计划署的工作;(二)不对世界粮食计划署开展的人道主义粮食采购实施出口限制措施;(三)为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的农产品和投入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便利;(四)主要粮食生产和净出口国释放自身出口潜力,减少贸易和技术壁垒,控制粮食能源化利用,纾解市场供给紧张局面;(五)各国采取的粮食贸易应急措施应是短期、透明、有针对性和适当的,并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六)支持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及各国农业科技创新合作,减少高新科技交流限制;(七)减少粮食损耗,中方已举办国际粮食减损大会,愿共同落实会议共识;(八)在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粮食生产、收储和减损能力。
国际粮食安全合作倡议秉持真正的多边主义立场,倡导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基础上开展广泛合作,是中国为解决全球性危机贡献的又一务实方案。倡议综合考虑不同国家发展程度和国际社会形势演变,从粮食生产技术、贸易便利、减损储存等方面提出缓解粮食危机的思路要求和具体方法。
一是要创新理念,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迎挑战。粮食问题是全球性问题,关攸全人类共同未来,面对世界粮食安全危机,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国际粮食安全倡议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粮食安全领域的生动实践,号召各国形成合力,密切交流协作,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共同应对粮食系统面临的巨大压力。
二是要加强合作,强化多边机制核心作用。在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重大危机之际,各国要坚定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联合国核心地位,发挥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平台效力,求同存异,既发挥各自优势,又形成一致行动;要坚决打破单边主义困境,摒弃封锁制裁、排外垄断、贸易壁垒等负面影响,严厉反对部分国家将粮食作为外交筹码和政治武器,人为制造和加剧全球粮食危机的阴谋企图,真正实现粮食产之于民,用之于民。
三是共享技术,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粮食生产科技扶持。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粮食生产、加工、仓储、应对气候等技术仍较落后,粮食生产保障不足,抗风险能力弱,非必要损耗现象严重,亟需充分发挥国际社会带动援助和发达国家的技术共享作用,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粮食安全治理能力;同时要合力推行节粮减损行动,规范生产行为,引导科学储存,倡导推行全球“光盘行动”,营造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共同为粮食安全保障做贡献。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习近平主席曾多次强调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就中国粮食生产储备作出重要指示。多年来,中国始终坚持立足国内保障粮食自给方针,至2021年粮食总产量超过6.8亿吨,已连续7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实现了用全球6%的水资源和9%的耕地资源解决了世界20%人口的吃饭问题的伟大成就。同时,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积极履行国际责任与义务,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合作实施40多个南南合作项目,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农业科技交流,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推广农业技术1000多项,带动项目区农作物平均增产30%-60%,尽己所能为世界粮食生产发展和粮食安全保障奉献中国力量。
中方高度赞赏委内瑞拉政府为保障粮食安全所作巨大努力,对委实施“粮食使命计划(MISIÓN ALIMENTACIÓN)”和CLAP食品包计划取得的重大成就表示祝贺,并愿同包括委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社会一道,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导和联合国粮农机构框架下,推动国际粮食安全合作倡议深入落实,加强农业合作、共享减贫经验,进一步深化南南合作和全球粮农治理,为端稳世界人民的饭碗,早日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作出新的贡献!